close

sedmikrasky_2.gif 

文/ 鳥來伯  

因為青春,所以破壞;因為破壞,所以青春。電影《野雛菊》很大辣辣地告訴我們,青春無價,破壞無價,要破壞就得趁青春。

《野雛菊》主角是兩個都名叫做瑪麗的女孩,她們老是形影不離幹些無厘頭的事情,例如在夜總會製造混亂,欺詐偷錢,一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吃東西,看到什麼都想破壞,最後也是不知所以然地把對方「剪爛」---以一種很魔幻的手法作為結局。


讓觀眾看了覺得:不是這兩女頭?壞掉,就是導演頭?壞去。不過,影片宗旨很清楚,那就是「瑪麗們」是十足的「反社會青年」,也許她們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啥意義,但她們很清楚:「既然這個世界已經如此糟糕,我們何不讓它變得更壞!」多麼豪情壯志的期許~~於是她們揮霍著那些在常人看來可望而不可及的美麗,這種不顧一切的瘋狂毀滅卻似乎讓人看到了某種生命的活力。

daisies_4.jpg 

 

因為青春,所以當我們仔細品味她們的一切荒謬,反而不認為荒謬,而是帶有一種可愛與俏皮,這是1966年的片子,但她們的行徑在現代看來,仍然與現今青少女差不多。因為厭世,所以狂歡,所以墮落生命,並且在此當中找到活下去或乾脆相擁而的勇氣。電影《野雛菊》的剪接也是片片段段的,彷彿是少女不太清醒的頭腦,在種種碎片中遊移不定,認識這個她們不熟悉的世界;但也因為過於前衛的影像,到如今看來仍生猛無比,不只因為兩個少女幾近元神出竅的行為寓意,很多鏡頭也玩弄著黑白與彩色的視覺原素,讓人不禁想起日本女攝影師兼導演全蜷川實花的作品,在影片中使用了多種顏色的濾鏡,紅,橙,紫,灰……而且幾乎每進行一次鏡頭切換和剪輯就要換一種顏色的濾鏡,那樣瘋癲,那樣俗艷又張狂,幾乎要閃爆你的眼珠,到最,後觀眾與主角將一起崩潰。

Sedmikrásky - foto color 2.jpg 

也許觀眾會認為,電影《野雛菊》一點劇情也沒有,但,對於一個精神生活混亂的人而言,看了《野雛菊》一定覺得津津有味,彷若照鏡,更像是片中兩個瑪麗一樣,彼此互相投射。甚至有認識邊緣青少年的觀眾,也能更清楚地了解:這些人到底是用什麼腦袋在生活?誰無父母,他們憑什麼這麼自鳴得意地搞破壞?即便無法感受到這兩個無法無天的女孩的行為,光看天馬行空的實驗性剪接與美術視覺,如夢似幻的效果,行為大膽的美女,伴著屢屢變換顏色的場景,讓人仿佛身處於罪惡花園當中,也夠值回票價了。

尤其,當任何的道德,教條,信仰於她們而言都是不存在的時候,這種惡搞的勇氣,會讓很多道德禮較束縛的觀眾所嫉妒,卻深深被吸引。偽善的現代人,或許都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,好好讓自己壞一下,回到最青春的自己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f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