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1.JPG  

文/謝一麟

老實說,影展這種活動多半是圍繞著大師級人物,雖然想提供和院線主流不同風格的片單,但為了票房收入,總不免要迎合觀眾的口味,特別是白領知識份子、會掏錢的文青這些族群。近4年來,高雄電影節持續策劃、放映著「人民的力量」這單元(2007年叫「藍領生活─人民故事」),不但是台灣以劇情片為主影展中的唯一異數,也符合高雄這城市的性格──藍領階級佔多數、不吃白領優雅精緻美學這套、民風較自由開放無拘無束。

 

除了去年放映“爭議片”《愛的十個條件》(The10 Conditions of Love)備受矚目外,「人民的力量」這單元(多半是紀錄片)在現時台灣的社會環境,注定是影展的冷門單元(至少不可能是熱門)。為什麼?因為多數人進電影院這黑盒子裡多半是想要「作夢」(虛構的劇情電影),遠離現實生活,沒幾人想要看大螢幕去面對「真實」(多半很殘酷),特別是台灣許多具爭議性的公共事務很容易被泛政治化討論,也減弱民眾去了解、參與的熱情。因此,不得不給影像工作者、影展單位掌聲鼓勵一下,還堅持做多數人根本不太在意的事情。

 

今年「人民的力量」有好幾部片都跟「土地正義」問題有關,也即時、如實的反映今年台灣“熱門”的公共議題,像是《太平路上的相思寮》(許文烽),紀錄彰化二林地區「相思寮」因中科四期土地徵收引發的抗爭運動;《田:消失中的耕地》(陳韻如)紀錄雲林縣北港鎮溝皂里農業區內,竟然成立數家皮革工廠,土壤、灌溉用水受到汙染的問題。類似這些問題,其實台灣過去450年來不斷在發生,但鮮少引起主流輿論的關注,只是時空背景條件因為這12年來氣候異常,天災不斷,加上兩岸經貿關係轉變,各種眼前災難、隱憂不斷浮現,但我認為從影像的觀點,「土地正義」今年變“熱門”的關鍵的就是苗栗的「大埔事件」。


 MISSING (2).JPG 

看到怪手粗暴的鏟掉剩不到一週就可以收成的稻穗這新聞畫面,我想就算對這議題不了解的人也會情緒激動。對,情緒激動,這就是社會運動的起點,因為理性、冰冷的文字論述其實無法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,影音的傳播性與煽動性,可以讓許多人從「無感到有感」,情緒被帶起來,自然就會想多認識事件的來龍去脈。這是視覺、影音的感官時代,1988年美國史學家海登‧懷特(Hayden White)提出的「影視史學」(Historiography)概念,是指以視覺的影像論述,傳達歷史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。因為科技所帶來的溝通習慣改變,人們日漸以圖象語言為主要的表達方式。近年來許多社會運動、影像工作者也掌握此趨勢,不論是長期蹲點或是打游擊般的突襲紀錄,都擅用影音與網路傳播,成功突破財團化、政治化的主流媒體網絡,將社會議題與事件傳播、反映給世人。


「人民的力量」單元,不只關心台灣,更在意全球的相關議題,像今年的《怒鐵沿線─菜園紀事》(陳彥楷)藉由香港菜園村農民純樸的日常影像,講述因廣深港高鐵建設,菜園村所面臨的拆遷問題。其他還有如中國民工、阿富汗戰爭、俄羅斯喬治亞戰爭……等影片,忠實反映不同國家、不同族群人民真實的面貌(不若主流傳媒所建構),其實「人民的力量」是最國際化的影展單元,它不是虛構劇情,而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現時世界。

 

台灣從1986年(解嚴前)「綠色小組」冒著危險,有系統的拍攝台灣社會運動的影片,如《鹿港反杜邦運動》、《五二○農運》,相較於被權力擁有者、國家機器所掌握的文字歷史詮釋權、書寫權,影音媒材反而留下許多人民真實的生活、抗爭等紀錄。拜資本主義所賜,我們活在一個最黑暗也是最光明的時代。如果生活週遭有什麼不公不義之事,拿起手機、相機錄影、上傳、轉貼轉寄,也許一個社會運動事件就這麼開始了也說不定。

 

[火球人愛的呼喚]想一探導演如何扛起攝影機表達人民的憤怒以及對土地的愛,請別錯過10月30日晚上七點於高雄市電影圖書館三樓大放映廳的「導演講堂」,一起和陳彥楷、陳韻如、許文烽三位導演貼近我們的母親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ff2010 的頭像
    kff2010

    2010高雄電影節官方部落格-愛慾星球Love Eros

    kf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